作者 |蘑菇姑姑
来源 |武志红(ID:wzhxlx)
这两年抑郁的孩子,真是越来越多了。
去年三联生活周刊一篇采访触目惊心:
“开学一个多月后,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就已经人满为患。”
医生介绍说,寒暑假的情况好一些,因为假期孩子课业负担相对没有那么重,表现的症状少。
可是一旦开学一个月,很多孩子就逐渐出现了厌学、抑郁、焦虑等症状。
毫不夸张地说,今天的很多孩子,被精神压力压垮了。
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陈默教授说:
如果父母和学校不改变,将来会有更多的孩子走进心理科。
孩子挣扎,父母焦头烂额,教师压力巨大……出路在哪里呢?
恰逢开学,最近也重温了一部20年前的老电影——
《放牛班的春天》,音乐老师马修给学生带来的奇迹转变,值得我们学习。
二战后的法国,某个城市的边缘,有一座叫“池塘底”的养育院(住宿学校)。
被送到这里的孩子,是老师父母眼里最“无可救药”的一批孩子。
他们行为暴虐、天天打架和恶作剧,几乎就是未来“监狱”的预备人员。
人们像对待垃圾一样,把他们“扫到”这里。
孩子们心里清楚自己被放弃了,因此他们的暴力,也因为绝望更加变本加厉。
管理这所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凶神恶煞,他们视孩子为“暴徒”。
对“暴徒”当然就应该以暴制暴,让他们得到震慑。
所以,校长的教育理念很简单粗暴:
谁犯错谁受罚。
不知道谁犯错就一起惩罚。
“池塘底”养育院里弥漫着残忍、冷酷——
孩子们不是被打、就是被骂、要不就是关一星期黑屋子、扫厕所。
而这些校方的暴力,并没有让孩子顺从听话,而是激发孩子们下一次更加绝望地、更加顽劣的报复。
看起来,这里不像是个学校,更像是一个监狱。
堕落、死亡、诅咒、恐惧,绝望。
生活在这里的人,没有温情,没有渴望,没有未来……
就像“池塘底”这个名字,他们的人生,似乎逃脱不了被边缘化的命运。
马修,一个音乐事业失败的中年人,在生命的最低谷期,来到了“池塘底”这所学校。
他走进一层一层重重铁门,嗅到这个地方绝望的生命气息。
上一任学监给马修展示自己手臂上长长的伤口,那是学生用剪刀划开的。
学校的杂工马克森斯先生给他介绍医务室时,学生恶作剧,导致门的玻璃破碎了,砸伤了神父的眉骨。
接着校长让马修去拉动集合铃声,所有学生在老师的催促和吼叫中集合。
他让马修随机抽取一个人受罚,结果抽中的是学校最乖的学生。
很不公平,但是这里的规则就是如此粗暴。
校长宣布惩罚的时候,马修和旁边的老师说:惩罚只会适得其反。
校长轻蔑地看着马修,说:看来新人都有仁慈的毛病。
校长以为,只要马修待久一点,就会认同这些学生无药可救,也会屈服于他制定下的规则。
所幸的是,马修老师保有一种可贵的品质——足够幽默、足够浪漫。
一个心里流动着音乐的人,看世界是不一样的。
因为他总在感知善与美,总用探测仪一样的眼睛挖掘着现实之外的生命活力。
他坚定地相信:永远不要说“不”,永远都可以做些什么。
随着他的到来,孩子们命运的齿轮开始慢慢转动。
马修老师对学生的改变,第一件事是:
在“问题”行为之下,寻找隐藏的真善美。
和校长只定义问题,只注重现实规则不一样,马修老师拒绝从孩子的“问题”行为的角度去定义孩子的好坏。
第一天来上班,马修的上一任就告诉他,这里最调皮的孩子是莫朗杰,他有天使的面孔,魔鬼的灵魂,总在制造麻烦,你要小心。
对这个“善意的忠告”,马修老师不置可否。
教室需要一个人维持秩序时,他问谁是莫朗杰,他说的第一句话是:
听说你是班里最认真负责的孩子,那么你来帮我管全班的纪律吧。
莫朗杰也“不负众望”,趁着马修老师外出,管纪律的他带头在黑板上公然画起了马修老师的搞怪像。
马修老师回来,看着这幅画,没有气急败坏,而是用了相同的方式“回击”——
让莫朗杰摆好姿势,画了一幅他的肖像,最后还在画像的鼻子上加了小丑一样的红鼻子,引起了全班的大笑。
这件事就这样,在笑声中结束了。
马修老师大概知道最调皮、最难管的孩子是那个生命力最旺盛的孩子。
正因为他们随时找机会表达自己,所以他们容易突破社会规则。
但对这样的孩子,压制生命力是压制不住的。
最好的办法,是和他们无处不在的活力共处——看见它,正面回应它。
当孩子的活力得到合适的表达,他们就不会到处寻求“对抗”来表达自己了。
但校长面对同样的一幕,他愤怒地把莫朗杰关进了禁闭室一周,结束后打扫厕所作为惩罚。
这种惩罚不仅不会停止更多恶作剧,而且也磨灭了他用画画表达自己活力的方式。
面对问题学生,马修老师的第一个态度,是“允许”,而第二个态度,是“唤醒”。
一个孩子恶作剧,伤了马克森斯老先生。
马修老师对他的“惩罚”不是打骂,而是罚他去医务室照顾这位老先生。
在医务室,这个顽劣的孩子看到真正流血的伤口,唤醒了善良。
在老先生病情恶化的时候,孩子难过地问“他会死吗?”
此刻,他的良心已经受到了最严厉的“惩罚”,他的歉意也是发自内心的。
有时候孩子像野兽一样,他们作恶,出于破坏的本能或游戏的心态。
此时,他们的善良是需要被唤醒的。
惩罚,只会告诉孩子“暴力”是对的,大人可以随意使用,他们以后也只会有样学样。
而人性中需要被唤醒的高级情感,是同理心。
他们以此训化自己内在“破坏的本能”。
马修老师修筑了抵达善良的通道,而孩子顺着这个通道触达了自己深处的美好。
这种唤醒同时也给予了一种自尊,孩子会发现:
我拥有选择,我可以成为坏人,也可以成为好人。
而我因为能体会他人,成为了一个可以更好的人。
马修老师做的第二件事是:
寻找孩子的活力之源——内驱力。
虽然马修老师入学第一天在糟糕中度过,但是他没有失望。
因为当他无意翻看孩子们白天的作业,想起了他们写下自己的梦想时,一开始吵闹的教室,变得无比安静,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对待。
他们再顽皮,也有很多梦想。
有人想当消防员,有人想当牛仔,有人想当拿破仑的将军……
这些可爱的梦想,让他感到欣慰。
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夜晚,这一晚他找到了自己工作开始的起点——
他要释放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。
其实每个孩子天然都在寻找一条路,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
但如果看不见如何走进那个理想未来的路径,他们就会迷失。
与其说这些孩子是“问题”,不如说他们“迷路”了,他们在寻找到达理想自己的路径。
好消息是,启示很快就来了。
某一个晚上,孩子们照例在寝室打闹,他们在编歪歌取笑马修,吵得屋顶都快掀翻了。
马修老师站在门口,饶有兴趣地站着听完孩子们唱的歌,还幽默地加入,告诉孩子们唱错了,应该怎样唱。
他发现孩子们学得很快,音乐感受力也很强。
马修老师灵光一现:何不用音乐跟孩子们“沟通”呢?
孩子真的只会打架吗?不,他们至少喜欢唱歌。
于是,马修打算让孩子们学会唱歌。
第二天,马修就开始组织合唱团。
他让孩子们一个个试唱,进行高低音分组。
他的操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(价值)。
即使最小的孩子佩皮诺不会唱歌,也被分了小助手的职位;科尔沁五音不全,被任命为乐谱架。
一方面,孩子通过唱歌释放自己,感受音乐的美好;
另一方面,他们也感受到自己被主流接纳和需要。
如果说,过去他们也把自己看成“罪犯”“捣蛋鬼”,那么现在,他们看到了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。
融入其中,他们开始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对他人有意义的“正常人”。
事实上,许多问题青少年,都是被“边缘化”出来的:他们找不到“正常的”生活中的自我位置。
他们夸张变形的破坏行为只是在“求助”,诉说他们无法以正常表达的自我价值感。
而马修老师为孩子建立了新的“游戏”——合唱。
这是一个关于集体和自我游戏,在一个新的集体中,他们需要分声部唱合声,最终形成和谐的歌声。
并且,过程中,每个人都要考虑他人和自己的位置。
这不得不让他们必须学会合作、对他人和自己负责。
随着合唱团成立后,孩子们犯错误有了一个新的惩罚——不准你参加排练。
这种惩罚不是打骂,不是暴力,而是拿走你的权利。
它有关自尊心,自我价值感。
第一次孩子感到了尊严和荣誉,利他和利己是如此一致,当他们被新的集体接纳,他们不再有边缘化的感受了。
随着排练,合唱团越来越和谐,歌声越来越美,意味着孩子们内心也被整合。
音乐飘在原来死气沉沉的房间上空,仿佛仙女的魔法棒,荡涤着这里的戾气,带来了灵魂飞扬。
电影中有一幕,也许是最动人的一幕:
领唱莫朗杰有天使的嗓音,他在合唱团中担任领唱。
马修老师对他寄予厚望,还建议他妈妈把他送去音乐学校培养。
但莫朗杰以为马修在追求自己的妈妈,愤怒之下往马修头上泼了墨水。
马修给他的惩罚,是不许再加入合唱。
正式表演的这一天到来,莫朗杰孤独站在一旁,看着马修老师指挥着全班同学合唱。
不料,马修转身,指挥着莫朗杰唱起属于主唱的片段。
他在回忆日记里写道:
莫朗杰的眼睛紧紧跟随我的节拍歌唱,
我突然从中读出了很多东西,
自豪骄傲之感,被原谅的喜悦,
还有,对他来说是新的感受。
莫朗杰的眼睛紧紧跟随我的节拍歌唱,
我突然从中读出了很多东西,
自豪骄傲之感,被原谅的喜悦,
还有,对他来说是新的感受。
这一幕让人感动落泪。
因为,体验是奇妙的种子,你会看到新的东西正在发芽。
《放牛班的春天》这个电影距离今天已经20年了,但经久不衰,或许是因为它重新定义了“失败”。
尽管浪漫的人不会在现实中“大获全胜”,但,浪漫的人,对这个世界有特殊的意义。
马修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音乐老师,音乐才华没能给他带来任何名利,甚至让他活着都成问题。
为了谋生,他来到池塘底,加入了失败者大联盟。
这里,他和孩子们都是主流之外的失败者。
就这样,一个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年人,一个“无可救药”的理想主义者,被驱逐的音乐教师,被爱情遗忘的男人,但是,他人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很多人的生命。
他来过的世界,变成了更好的世界。
莫朗杰因为他上了音乐学院,成了未来享誉世界的全能音乐人、指挥家;
皮佩诺得到了一个爱他的父亲;
几十个孩子因为他,在音乐中找到了人生的希望。
当他落魄地离开池塘底的时候,校长不准孩子们跟他告别,可他在高墙下看到窗口有无数个挥动的小手、飞出了一群写满梦想的纸飞机,听到了校园里飘荡的歌声……
那都是他成功的证明。
他的人生也告诉我们,爱能让世界变好,并非虚妄。
音乐在空中,情感在空中,梦想在空中。
你所不相信的一切,虽然看不见摸不中,却真实存在,充满力量。
今天我们的孩子,不仅活在“外在”——严酷的社会竞争规则中,更活在“内在”——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中。
尽管我们常常忽略后者,但正是精神世界的建造,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底座。
他们的成功不是只有考试,更重要的是:
他们如何看待自己,是否善良,是否认为自己有天赋,并得到了合适的表达,从而有了意义感……
这些看不见的、虚无缥缈的东西,实则更加重要。
只是这些东西太过复杂,我们太难把握,所以才把很多精力放在看得见的分数和名校竞争上了。
但是,《放牛班的春天》这部电影以及千百个正在抑郁的孩子告诉我们:
忽略“看不见”的那些东西,得不偿失。
一个人、一件事、一本书、一幅画、一部电影…… 谁知道是什么给孩子打开了这个新世界呢?
大人要做的,是提供允许、尊重、唤醒和引导和空间;
是让他们去领略真正的善与美;
是等待着他精神世界的发育、繁盛,顺着天赋的指引,走向真正充满希望的人生。
点个“在看”,愿你我都能在关系中,领略真正的真善美。
作者 | 蘑菇姑姑,来源:武志红(ID:wzhxlx),微博:@武志红。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。
主播 |云湾,暖心宝哥,每晚用声音伴你入眠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配市值股票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马修老师孩子莫朗杰音乐发布于:福建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专业配资门户_股票配资专业网站_线上配资专业炒股观点